铜仁市人民政府网
个人中心
无障碍浏览
关怀版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部门乡镇动态
杨胜亮:深耕一线践初心,绘就振兴新画卷
打印 关闭 【字号:

在碧江区小江口村,有这样一位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,他扎根一线,用担当和实干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答卷。他就是碧江区纪委监委派驻川硐街道小江口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胜亮。驻村以来,他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振兴,不断完善“一统五有”利益联结机制,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致富。

“群众富不富,关键看支部。当时村里党组织凝聚力弱,产业发展韧劲不足。我们创新‘党支部+产业党小组+党员’模式,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。现在,后备干部中有3人是返乡创业青年,真正把党建和产业拧成了‘一股绳’。”杨胜亮说。

从规范“三会一课”到培养48名本土技能人才,从争取高校实践基地到斩获“全区先进党组织”称号,杨胜亮用党建“绣花针”穿起乡村发展“千条线”,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“红色引擎”。

该村董上组谭大叔老伴需长期用药,因家中牲畜无人照料、儿女外出务工,进城买药成了难题。杨胜亮跑了5家药店、2家医院,甚至托朋友从外地调货,最终解了燃眉之急。

“杨书记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。”小江口村党支部书记、村主任向静感慨道。如今,村里已建立了民情台账,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,确保群众困难第一时间得到解决。

驻村伊始,杨胜亮30天走访完全村重点户,半年遍访全村788户农户,那本密密麻麻的民情日记,记录着杨胜亮与村民的鱼水深情。从代购药品到化解40余起矛盾纠纷,他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真心换取民心,成为村民信赖的“贴心书记”。

“产业是富民之本。我们争取了307万元资金提升产业园区基础设施,推行‘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’模式,让村民既能在园区务工拿工资,又能参与分红。与铜仁学院合作后,专家走进田间开展技术指导,产业产量和质量显著提升。如今,小江口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0万元,每年分红近30万元,老百姓尝到了甜头,现在干劲更足了。”杨胜亮介绍道。

从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到全市“强村富民”示范村,杨胜亮用“党建联盟+高校联建”双轮驱动,让小江口村的产业从单一走向多元。120余个固定岗位,集体经济每年发放劳务报酬100余万元,不仅鼓起了村民的“钱袋子”,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“新动能”。

“刚来的时候,进村路年久失修、坑洼不平,群众出行‘一身灰’。在征地拆迁资金紧张的情况下,我们做通了116户群众的思想工作,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盘清公路的通行。为改善人居环境,采取‘评选+物资激励’机制,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,大家都把村子当成自家院子来打理。”杨胜亮说。

从“脏乱差”到“洁净美”,杨胜亮用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绘就乡村新画卷。2023年“全市文明村”的金字招牌背后是40余场院坝会的协商共治,是31名保洁员的辛勤守护,更是全体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。

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杨胜亮把青春汗水洒在田间地头,用初心使命筑牢基层堡垒。他说:“驻村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让小江口村的产业更旺、环境更美、村民更富,是我不变的奋斗目标。”在他的带领下,小江口村正向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阔步前行。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
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