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气温逐渐升高,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。为切实保障辖区居民生命安全,铜兴街道积极行动,全方位、多层次开展防溺水工作,全力为辖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。
组建一支专业队伍,强化组织保障
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,主要领导亲自挂帅,各村(社区)联系领导、村(社区)党支部书记、街道相关科室负责人具体负责,构建“街道+村(社区)+网格”三级责任体系,明确职责分工,确保防溺水工作事事有人管、件件有着落。定期组织召开防溺水专题会议,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,分析研判辖区溺水风险形势,研究制定针对性工作措施。
用好二类宣传渠道,营造浓厚氛围
线上,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、村(社区)微信群、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,定期推送防溺水知识科普文章、动画视频、典型事故案例等,以图文并茂、生动形象的方式,增强群众防溺水安全意识。2025年以来,已累计推送相关信息11条,覆盖群众5000人次。
线下,组织开展“防溺水宣传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家庭”活动,通过悬挂横幅、张贴海报、发放宣传手册、举办安全讲座等形式,面对面普及防溺水知识与应急自救技能。截至目前,悬挂横幅4条,张贴海报15张,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,设置警示标识56处,配备救援设备56套。
开展三轮全面排查,消除安全隐患
首轮拉网式排查,组织村(社区)工作人员、网格员对辖区内河流、水库、池塘、建筑工地水坑等各类水域进行地毯式摸底,详细登记水域位置、面积、水深、周边环境及是否配备防护设施等信息,建立完善防溺水工作台账。
次轮重点复查,针对首轮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点,进行重点复查,确保隐患整改到位。对整改难度较大的问题,建立问题清单,明确整改时限与责任人,跟踪督促整改。
末轮随机抽查,街道不定期开展随机抽查,对各村(社区)防溺水工作开展情况、水域隐患排查整改情况进行检查,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,确保防溺水工作不留死角、不留盲区。
落实四项关键举措,织密安全网络
按照“四个一”标准,即一个救生圈、一根安全绳、一根救生杆、一块警示牌。为辖区内所有重点水域配备齐全救生设备,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,确保设备完好有效、随时可用。在重点水域周边设置醒目警示标识,时刻提醒群众注意安全。
组建由村(社区)干部、志愿者、村民组长组成的防溺水巡查队伍,采取定时巡查与不定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,对辖区水域进行全天候巡查,特别是在午后、傍晚以及节假日期间等溺水事故高发时段,加大巡查力度与频次,一旦发现有人员在危险水域游泳、嬉戏,立即进行劝阻制止,并进行安全教育。
建立健全防溺水应急救援机制,制定应急预案,明确应急处置流程与各部门职责分工。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,提升救援队伍实战能力,确保在发生溺水事故时,能够迅速、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,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。
凝聚五方强大合力,共筑安全防线
加强与辖区学校沟通协作,协助学校将防溺水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内容,通过主题班会、家长会、发放《致家长的一封信》等形式,强化学生与家长的防溺水安全意识,落实家长监护责任。
组织村(社区)工作人员深入群众家中,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家访活动,了解孩子生活学习情况,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管,做到“四知道”:“知道孩子去向、知道孩子活动内容、知道孩子与谁在一起、知道孩子何时回家。”同时利用村(社区)宣传栏、大喇叭等宣传阵地,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,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、共同参与防溺水工作的良好氛围,凝聚起防溺水工作强大合力。
积极发动志愿者参与防溺水宣传教育与巡查劝导工作,充分发挥志愿者贴近群众、覆盖面广的优势,将防溺水安全知识传递到每一个角落;督促辖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,加强对企业内部水塘、水池等水域的管理,设置警示标识与防护设施,防止企业员工及周边群众溺水事故发生。
下一步,铜兴街道将持续发力,不断完善工作机制,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与巡查管控力度,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,全力守护辖区居民生命安全,为构建和谐平安街道奠定坚实基础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